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Nonlinear Electronic Circuit (Circuits for high Frequency)
学时与学分: 学时:64 学分:4
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高频电子线路»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主要研究几百KHZ到几百MHZ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无线电收发设备的组成、典型电路,系统各部分的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建立调制解调器和混频等频率变换的概念以及建立分布参数的概念。
课程内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
一、理论教学(52学时)
1 绪论(2学时)
掌握无线电通信系统的组成,收发射机的原理框图,信号的表示方法及频谱特性。
2 选频网络(6学时)
1) 掌握由电感电容元件组成的串并联谐振回路的特性,以及LC集中滤波器,石英晶体滤波器、陶瓷滤波器和声表面滤波器的滤波原理。
2) 重点掌握串并联回路的对偶关系和回路抽头时阻抗的折合关系,以及耦合回路反射阻抗的概念。
3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8学时)
1) 掌握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五个质量指标的含义。
2) 掌握晶体管的混合等效电路、Y参数等效电路及二者的参数转换。
3) 掌握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的分析计算以及谐振放大器的稳定性分析和增益的计算。
4 高频功率放大器(8学时)
1) 理解高频功放的工作原理、基本电路的分析。
2) 理解两类工作状态、各部分电压与电流的波形关系,以及功率与效率的表达式。
3) 掌握晶体管谐振功率放大器的折线近似分析法。
5 正弦波振荡(8学时)
1) 理解振荡器的振荡机理的分析。
2) 理解振荡条件和各种LC振荡电路的电路形式、特点、用途以及晶体振荡器的特点。
3) 了解频率稳定度的概念及稳频措施。
6 振幅调制与解调(8学时)
1) 掌握幅度调制的原理、方法和振幅解调的原理和方法。
2) 理解调幅波性质的分析以及包络检波的质量指标。
7 角度调制与解调(8学时)
1) 理解调频波性质的分析。
2) 掌握实现调频的方法即直接调频法和间接调频法。
3) 掌握调频波与调相波的区别及联系。
4) 理解调制信号解调的鉴频器原理及电路的分析。
8 反馈控制电路(4学时)
1) 掌握自动增益控制和自动频率微调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
2)了解锁相环的应用。
3)了解由锁相环构成倍频电路,频移键控的基本原理,理解用锁相环完成频率合成的方法
二 实验教学(12 学时)
1. 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及仪器使用(4学时)。
通过实验,掌握调谐放大器电压增益、通频带、选择性的定义、测试及计算;掌握信号源内阻及负载对谐振回路Q值的影响,掌握高频小信号放大器动态范围的测试方法。
2. 正弦波振荡器(2学时)。
通过实验,掌握三端式振荡电路的基本原理、起振条件、振荡电路设计及电路参数计算;掌握晶体管静态工作点、反馈系数大小、负载变化对起振和振荡幅度的影响。
3. 高频功率放大器(2学时)。
通过实验,了解丙类功率放大器的基本原理,掌握丙类功率放大器的调谐特性以及负载变化时的动态特性。
4. 振幅调制和解调(2学时)。
通过实验,掌握用集成模拟乘法器实现全载波调幅和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的方法,掌握二极管峰值包络检波的原理。
5. 调频系统联调实验(2学时)(综合性)。
通过实验,掌握调频发射机、接收机的整机组成原理,掌握变容二极管调频器的原理,掌握集成电路频率解调器的工作原理,熟悉集成电路MC3361的基本功能与用法。
课程成绩评分方法
本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实验当堂考核,不另设实验考试;习题要完成规定习题量的3/4才能参加期终闭卷笔试。
总成绩的计算方法:总成绩=平时(10%)+实验(20%)+考试(70%)
推荐教材:《高频电子线路》,张肃文编,高教出版社,1999年第2版
参考书:《通信电路原理》,董在望等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2版
先修课程:«低频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
修课对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通信工程等专业本科生
考核方式:闭卷笔试
撰稿人:罗大鹏
审定人:傅华明